缘起矿博会,钟情于矿晶,Nikolaus Osterrieder教授与陆承平教授一行到访中心

发布时间:2023-09-18 点击次数:262

  在钟山脚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依山而卧,与之毗邻的,便是江苏矿物文化交流中心。虽然近在咫尺,却因农业与矿物关联较少,鲜有来往。可就在昨天,一段缘分悄然而至。

9月17日,德国柏林自由大学Nikolaus Osterrieder教授与南京农业大学陆承平教授一行在农科院学术交流之际,出于对矿晶的热爱,到访江苏矿物文化交流中心,并在江苏江文展示展览公司招商总监曹明、《宝藏》杂志主编孙国梁等人的陪同下,开启了一场矿物文化之旅。

说起二位教授与矿晶结缘的过程,南京矿博会及江苏矿物文化交流中心,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南京作为文学之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部《红楼梦》,半部乾隆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文学、佛学、史学等多种文化并立,呈百花齐放之姿,其中也蕴藏着渊源颇深的矿物文化。从“石头城”到《石头记》,南京与矿物文化如同前世情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坐落在紫金山南麓的江苏矿物文化交流中心,更是南京矿物文化的一张“明信片”。中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收藏了上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矿物宝石化石。作为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在其中式风格的建筑内,菱锰矿、碧玺、摩根石、海蓝宝等矿物宝石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中心藏品展示(部分)

“石头是上帝随手捏的,矿物晶体是上帝用尺子精心设计出来的。”西方的这句谚语,是对矿晶之美毫不夸张的比喻。南京教育资源雄厚,高校林立,故而国际学术交流类型多而频繁,许多高校师生在国际矿物文化的熏陶下,对矿晶乃至矿物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衷科学赏石。种种机缘之下,Nikolaus Osterrieder教授、陆承平教授相继与南京矿博会结缘。在惊叹于大自然钟灵毓秀的同时,他们也对南京矿博会组委会和江苏矿物文化交流中心留下了深刻印象。

琳琅满目的矿物晶体让人目不暇接

(南京矿博会现场照)

Nikolaus Osterrieder教授与陆承平教授一行,在9月17日抵达中心后,被中心的藏品深深吸引。曹明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着每一件藏品的亮点、背景及价值。从矿物的形成、发现、开采过程到其本身的艺术、科学价值,从工业应用到生活周边,从博物馆收藏到矿物走进家庭,曹明的介绍让大家对矿物文化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Nikolaus Osterrieder教授表示,他在世界各地参观过很多自然博物馆,今天参观了中心,再开眼界,惊讶于中国能有这么好的矿物“宝藏”地,他将邀请更多的朋友前来学习打卡